我們太想省錢,但最後卻省掉了健康



文:須正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

這次身邊真的滿多人開始認真抵制頂新了,抵制到看到飲料店還在用林鳳營的時候心裡會覺得怪怪的,只是想了想還是覺得這樣的現況滿可悲的,抵制統一、抵制頂新之後,我們還剩下多少東西可以吃?

不要跟我推崇義美,義美終究也是出事了,老實說我搞不懂為什麼這次義美出事後讓大家退貨好像就又洗白了然後又可以重登所謂「良心企業」的不實神話,還是某方面來講台灣人真的可憐到只是一個「本分盡得比較多(這次也出包了代表沒有盡到本分)」的廠商就能夠被吹捧成這樣。

不是我要唱衰,也跟什麼中國市場還是台灣市場無關,但僅靠抵制這種行為所能造成的改變其實沒有太大實質意義,某方面來講我甚至覺得這樣的行為中存在著太多意氣用事的成分。倘若頂新真的因為這樣翻了、關了很多廠,那些失業的員工該怎麼辦?

頂新是個大集團,但不代表他底下所有的子企業、所有的員工都和最上頭的老闆一樣骯髒無恥,這種黑白不分全部抵制的行為真的讓人頗看不透。也許有人會想說這些子集團、員工沒有第一時間揭發就是共犯。那很好,就來談談整個台灣目前食品產業相關的共犯結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要談共犯就有趣了,舉個例子好了,統一跟味全的布丁賣12元,旁邊有個布丁標榜天然(有機、手工…之類的隨意)但賣45,此時很想吃布丁的你身上只有50元好了,會買哪一個呢?摸著自己的良心,想想過去的自己,答案大家放在心裡就好。但因為便宜,無形中我們腦中也默默被植入了「布丁就是大概12元」的印象。

問題來了,首當其衝的就是45元的布丁,因為沒人買所以這個產品最後死掉,良心廠商或者良心產品由於價格較高(請注意我不會講昂貴)並不被接受,所以經營不下去,或者糟糕一點墮入邪道改走黑心路線,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接受大集團的併吞。

今天大家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往往太容易受到「價格」所主導,導致了整個食品的競爭除了壓低價格很少能得到客源,然而原物料是在持續上漲的,原料一直在漲、優質原料可能漲得更嚴重,但每次只要食物一漲價大家就抱怨、不想買,縮水也抱怨、不想買,明明大家就知道原物料上漲的事實,卻不願意讓廠商的產品漲價,你會嫌薪水少,廠商難道不用賺錢嗎?

但沒有辦法,為了迎合消費者、為了「凍漲」,反正太多人只管價格、份量,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節省成本。大集團可以很囂張的強迫上游廠商不准漲價(反正你不賣拉倒我找別人),但上游廠商或者一般小廠商也得過活,那他們得怎麼辦?

沒辦法坑別人只好自己想辦法,而結果往往就是選擇較為便宜的原料,才有辦法維持同樣的出貨量同樣的價格。怎麼比較便宜大家心知肚明,廠商們有的也許知道裝不知道,有的也許真的就不知道,但為了壓低成本除了選便宜的原料毫無二法。

那到頭來,為了買到便宜大碗的食物,那些「根本不該被省下來的錢」最後就是反噬到自己的健康上,我們真的有辦法把責任通通推給廠商和政府嗎?回過頭來想想,到底是誰告訴我們「布丁12元」?大部分的人會說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那影響市場機制的人是誰?不就是我們這些消費者,還有那些大到足以違反一般經濟理論的企業集團嗎?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好卻貴的原料、不能接受漲價、不能接受縮水,那如此貪得無厭的我們到底憑什麼覺得自己應該吃到多健康的食物?

抵制絕對不是解藥,我們需要的是更全面的飲食價值觀革命。

 



喜歡這篇?按個讚或 Line 給朋友!

定期看到好文章?加入我們粉絲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