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共同創辦人黎萬強】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企業營銷,不做廣告做內容



在媒體訓練營 2014 年夏季峰會上,黎萬強表示,要成為自媒體,企業做營銷不是做廣告而是在做內容。並分享了 4 點看法,第一,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第二點,是先做服務再做營銷;第三點,每天折騰、每天上頭條;第四點,讓員工成為粉絲,讓粉絲成為員工。以下是演講全文:

大家下午好,剛才聽到胡老師在講媒體和時間的時候,說大家在今天互聯網裡面很關心的是現在,我剛才在腦海裡面想到一個詞兒就是碎片化。因為今天從傳播來講,今天是一個社會化媒體傳播的時代,其實大家都給一堆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大家的時間也碎片化了。

在從營銷的角度來講,新營銷的轉型的時候,我想給大家提的建議就是,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每個公司都應該快速地轉型讓自己成為自媒體,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觀點。

因為今天來講,互聯網時代是以口碑選擇產品的時代,我們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很多人都在談 “互聯網思維”,專注、極致、口碑、快當中,口碑是最重要的。過去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也有口碑傳播,最典型的口碑傳播場景是理髮店、菜市場、大媽跳舞的廣場……大家來侃山,說我在裡面買一個什麼電視不錯,他穿的球鞋挺好,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口碑的傳播場所。在當下你推薦的時候,你是很信賴朋友的推薦。

但是那個時候口碑的傳播都在小圈子裡面,口別要往大圈子擴散的時候很容易中斷掉,今天整個微信、微博這樣的社會化傳播媒體,讓整個口碑傳播的信息鏈條速度提升了百倍、千倍,整個延展的範圍也很大了,就是真的是產品好、有一個好的故事,它就瞬間得以傳播。很多時候不是考慮它是不是要中斷的問題,很多負面的消息你刪都刪不掉。

今天我認為要成為自媒體的時候,是因為背後的整個信息傳播給變化了,最核心是大家今天真的是很依賴於相信口碑來傳播產品的。

今天的信息傳播不是劈開大腦,是潛入大腦,在經典的定位理論裡面講到,大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都會先選擇一個品類,在以前做營銷的三板斧裡面講到,你要做一個成功的營銷的時候,先定義一個新的品類,定義一個新的品類,從紅海中殺出一個市場,你就快速用廣告去轟炸,集中爆破。大家看到很多案子都是這樣做出來的。加多寶,涼茶的品類,怕上火喝加多寶,是一個涼茶的新品類。包括功能飲料它也是一個新的品類,最近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品牌 “集草”,冬蟲夏草要研磨著吃,其實這句話本身就定義了一個新品類,這個推薦的時候是用了密集度的廣告轟炸你,但是今天的這個方式都是很土豪的方式了。

今天來講大家在信息接受,它是嵌入式的,大家更加希望能夠習慣的是我在每天都能看到你。剛才胡老師講到,大家更加關注的是故事而不是口號。大家都希望是通過點點滴滴的故事不斷地滲透,誰來產生這個故事?以前我們都依賴於廣告公司,都是把純粹的創意和營銷外包,你會發現往往一個好的營銷是先選一個口號,誰掌握了渠道,我就用渠道密集性地轟炸,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今天你可以看到我們在做的過程當中,每家公司都會定自己的口號,我們定義的是為發燒而生,但是我們在推進為發燒而生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並不會說純粹就每天不停地喊 “為發燒而生”,而是說更多地在不同的場合交流我們是對性能很在意,極客精神對性能很在意。很多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做了很多為發燒而生指導下的傳播,它會是很多這樣的碎片化的故事。

以前靠廣告公司的時候,我選一個案子做完以後半年、一年就失效了,如果今天你每天都要產生信息,如果內部沒有自己的團隊做內容根本不奏效的。要成為自媒體,我們作為企業來講,我們做營銷不是做廣告而是在做內容。

我下面提幾點我的想法:

第一,讓公司成為自媒體,它肯定是一個公司的核心戰略,它不應該是淺嚐輒止而已,往往要組建一個自媒體的內容運營團隊,它的周期和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它的可見性往往是,你可能花兩千萬去投個廣告,他可能立刻就看到效果了,但是往往你要建立一個有足夠戰鬥能力的自媒體團隊需要兩年、三年,在這種時候公司是怎麼看待,從組織架構和戰略上定義誰去做自媒體。

第二,做自媒體的時候先做服務再做營銷,這是兩個思路的出發點不一樣,對於企業來講,我就是想要去做營銷,你來買我的東西,但是對於用戶怎麼想的呢? 我現場做一個調查,大家最喜歡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 現場很多人舉手選了可口可樂,那你們中間有多少人關注了可口可樂的微博? 企業在做微信營銷的時候說你要關注我,你要天天聽我絮絮叨叨,整天說我要高大上,但對於用戶來講,雖然我很喜歡喝可口可樂,也許我也很喜歡吃肯德基,但是你從來不會想要關注可口可樂,但是企業往往都是這樣想的。

你可能會關注什麼? 如果不是強行的或者說是活動的推薦,你要關註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產品的微博的時候,99% 都是想著去找麻煩的,我要你服務我。比如說手機廠商,大家來關注的時候首先想到我查快遞怎麼查、如何投訴……很多都是基於服務驅動的。

企業在做營銷一定要有一個窗戶紙捅破它,一定是先做服務再做營銷,真正是用戶關注你而不是水軍關注你,一定要想在服務上先做,我在微信上怎麼方便讓用戶自助服務,我在微博上怎麼有很好的促銷信息推送給他,這個定義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這是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兩條信息打開率,小米在微信公眾號上有將近 600 萬的粉絲,第一條打開率是 45%,第二條是 15%,在過往來講,45% 是小米降價的促銷信息,第二條是米 2 相關的活動信息。

在過去運營了這麼長時間,基本都看得到,凡是以產品信息相關的,不管是我降價還是說我們有新品發布、還是說 MIUI 加了一個很殺手鐧的功能,用戶打開率都只有 50% 左右,還有更高的 70%,但是如果大家做活動,或者說離產品更遠的活動,可能連 5% 都不到,但是 5% 其實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了。在微信平台上是很忌諱做營銷的,如果做服務,一個重要的產品信息今天有 600 萬的用戶,每條信息如果他打開 50% 的話,我的消息打開率就是 300 萬,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渠道。

 

hpzEewI

我們今天在論壇、微博、微信、空間和貼吧都組建了相應的運營團隊,我們的運營團隊有將近 70 人,真正在做內容的是 20% 左右,80% 都是做客服。今天在所有的新平台做自媒體內容運營的時候,都有一個簡單的指,就是先把服務做好,我們今天在各個平台,微博上、微信上都有專門開發的客服後台,有相應的響應時間指標,在微博上要 15 分鐘內響應,在微信上怎麼樣去響應,都有相應很明細的針對客服上的考核指標,80% 是在做服務。

第三點建議,每天都要上頭條,是因為今天信息太碎片化了,所有的信息都是按時間軸排序的,如果你不每天折騰,每天上頭條的話,大家都把你研磨了,多好的消息都逃不過三天,所以每天怎麼樣讓團隊從各種緯度去折騰,每天都要上頭條。

我再簡單看幾個小例子,小米到底怎麼做的。

這是我們最早在新浪微博做的一個小米青春版,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到我們是核心戰略,因為我們合夥人都集體賣萌了,是有點兒喪心病狂的賣萌,這肯定是我們的戰略。

這個是我們在飯堂上貼的一個通知條,本身是那個時候《來自星星的你》很火,我們在飯堂上貼了一個通知,今天是大結局,不管怎麼回事兒,我們都準備請大家吃啤酒和雞腿。

這個是有點兒小名氣的叫盒子兄弟,當初為了小米手機的品質很好,做事的態度很認真,我們就說我們的包裝盒是很結實,花了很多工夫做,一代的包裝盒請了一個胖子站著,二代請了兩個胖子在上面站著。包括後來在網站放上去的時候非常和諧,有很多網友的 PS。

我們現在新媒體團隊拍了一個自製劇,放了三集,每一集在沒有推廣的情況下,都有過百萬的播放量,最近一集有將近 300 萬的播放量,它裡面就是在自己鬧著玩兒。我們在 MIUI 裡面做了一個不用刷機的 MIUI 版本叫做小米系統,大家拍了一個視頻可以看一下。

(視頻播放)

通過這個視頻我們想跟大家講,我們在做很多傳播的時候,你的立意可以很高,但是實際上你怎麼樣能夠 「去高大上」,講人話很重要。

講人話這個話題上,我有一個小的體會,要讓自己的員工成為粉絲,自己的員工如果不用自己的產品、不熱愛自己的產品,他是很難去傳達和表達出到底這個產品有多好。甚至於你可以讓粉絲成為員工,我們在今天來講,小米的各個團隊,不管是市場的、研發的還有測試的、客服的,我們很多都是鐵桿粉絲,從論壇裡面招聘過來的,你怎麼樣能夠在傳播當中解構他的時候,真正要找到懂產品的人很關鍵。

 

今天我的分享就是這樣幾個觀點:

第一點,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在這裡面關係一旦有戰略層的定義,一定要把它當主戰場來看。

第二點,是先做服務,再做營銷。

第三點,每天折騰、每天上頭條。

第四點,讓員工成為粉絲,讓粉絲成為員工。

 

在這個場子,再做一個廣告,我的觀點說是每家公司都是自媒體,其實每個人今天也是自媒體,最近有快一個月沒法微博了,很多人在我微博上留言,包括在米聊和微信上跟我講,看來你最近壓力很大,看來小米的庫存壓力很大,賣不動了。當初有時候我在微博上每天發 4、5 條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每天都在忽悠,肯定也是賣不動了。

最近我在寫一本書,是小米整個口碑營銷對做產品、做市場的自己一些心得,大概會在 7 月底的時候發布。

謝謝大家!

 

9mTDvLO



喜歡這篇?按個讚或 Line 給朋友!

定期看到好文章?加入我們粉絲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