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與精神疾病的關聯:藝術家都有精神分裂嗎?



想到藝術家,你會想到什麼?瘋瘋癲癲、思考方式與常人不同?或是內心充滿小劇場,無法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甚至有分裂人格?常說藝術是痛苦之下的產物,但是藝術家真的都是瘋子與神經病嗎?心理學家兼神經學家 Nancy Andreasen 的這本書 The Creating Brain: The Neuroscience of Genius,卻揭露了意外的事實:你我對藝術家的想像可能都是錯的!

thecreatingbrain_andreasen

  • 才性被壓抑的女孩踏上研究天才之路

Andreasen 是個在智商測驗時被判斷為天才的小女孩,然而她出生於 1930 年代,那是一個女性被認為不需要讀太多書的時空。雖然母親反對 Andreasen 繼續走向學術之路,她仍成為了一名女性博士--但不是在她最愛的神經科學領域,而是文藝復興英國文學的博士。

因為身為女性而被剝奪了教育機會帶給 Andreasen 進行一項研究的啟發:到底有多少天才,是因為缺乏培養而被埋沒的?

The Creating Brain: The Neuroscience of Genius 這本書是 Andreasen 三十年來在神經科學、心理學、文化歷史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最精采的部分,莫過於透過梵谷、托爾斯泰等多名被認為有精神疾病的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等的書信日記,描寫創造力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Andreasen 首先做了文獻回顧:維多利亞時代的 Havelock Ellis 對於當時著名的公眾人物做研究,其中所記錄的「瘋狂」者,確實比一般人口的比例來得高,最主要的兩種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與躁鬱症,而憂鬱症的比例則與現在差不多。

究竟精神疾病對這些天才來說是助力還是阻力?或是超越因果關係的複雜作用?天才真的都為精神疾病所折磨痛苦嗎?書裡有幾個跟 Ellis 不同的論點,同時推翻了前人的成果。她採用的非人物傳記式、而是如第一人稱的訪問,再將這些回答以嚴格的標準與現代精神病學的權威書籍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相對照。

  • 「天才都歷經折磨」是真的嗎?
本著精神病學與文學的雙重背景,Andreasen 在成為心理醫師之後開始研究文學世界裡面大量被描寫成有精神問題的作家。她在愛荷華醫藥大學拿到精神科住院醫師的資格,同時裡面的「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為她的實驗提供豐沛的樣本數以及良好的實驗背景。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創意寫作計畫:有限的永久職員(通常為兩名詩人與兩名散文家),以及訪客作家,在這裡遠離塵囂專心創作。

Andreasen 起初做的假設是:這些作家都是健康的,但是家族成員有比較高的精神分裂罹病率。假設根據是來自文學名家 James Joyes、哲學家 Bertrand Russell 跟與鼎鼎大名的愛因斯坦都有精神分裂的家族成員。

然而當 Andreasen 著手開始訪談之後,假設幾乎完全被推翻。的確大多數作家都描述了很多關於情緒障礙的過去,甚至達到了雙極疾病與單極憂鬱症的標準,也有些人有就醫經驗、然而卻沒有半個人有精神分裂的症狀。

研究因此轉向:「被折磨的天才」是一個神話,這些男男女女之所以成為成功的作家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黑暗的過去或多不健康的心理。我們想像中的天才總是為自己的心理狀態混亂糾結而嘗盡苦頭,但事實上並不全然如此。

 

6116945316_cebe605c3e

  • 作家在情緒低潮時其實沒有寫作靈感

「這些作家大多數仍幽默風趣,情緒障礙只是偶發性的,週期從數日到數月不等。其中穿插情緒正常的時候稱為緩解期,而這正是我執行訪問的時候。這樣一來他們能夠對自己發病的狀況保持距離的做出觀察」,而 Andreasen 的結論是,通常憂鬱或躁鬱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激發創意。

「天才的確在某些方面比一般人來得優秀。我的作家絕對是。他們很迷人、有趣、口才很好,而且很有原則。他們都遵循著非常類似的時間表,早上起床並在上半天中挪出一大塊時間來寫作。他們幾乎不會什麼都沒寫就這樣過了一天。一般來說,他們跟家人及朋友都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他們達到了佛洛伊德對健康的標準:『去愛並且去工作(lieben und arbeiten)』。」

「另一方面,他們也達到了一般對於天才的定義:『與瘋狂僅一線之隔』。有許多人體驗過嚴重的情緒失調,然而重要的是,雖然情緒失調時他們無法發揮創意,但這樣的情緒失調並不是永久的。在某些例子裡,這些失調日後甚至為作家提供了強大的寫作材料,如 Wordsworthian 所說的『在寧靜時回憶情緒』(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

 

  • 精神分裂有礙文學創作

Andreason 的研究激發了一連串的相關研究。最有名的是英國的心理學家 Kay Jamison 所做的研究。在他調查的 47 位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和藝術家中,有極高的比例有情緒失調的問題。哈佛的心理學者 Joseph Schildkraut 發現十五世紀中葉的抽象表現主義者有相同傾向甚至更為顯著:有大約一半的人「有某種精神疾病,以情緒失調為主」。

然而,為何 Andreasen 所預期的精神分裂症並沒有普遍出現在作家身上?

「支持藝術創意與情緒失調間有關聯的證據十分充足,然而卻沒有與精神分裂間存在關聯的證據。藝術創意的天性、特別是文學創意,也許與精神分裂症並不相容。精神分裂患者會在社交上退縮,並且有認知混亂的現象。寫小說或是劇本這類需要長時間專注的活動、以及必須時時刻刻將複雜的角色與情節軸線記在腦子一兩年的事情,對那些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來說是極度困難的。」

  • 創意家的負擔:不被接受的前衛與開放

然而其他領域的創意,與精神分裂症是相容的,尤其是創意發生在對於複雜關係的洞見、或是探索直覺與預感的這些領域。一般人會認為這很奇怪,甚至是離奇。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就被多位學者認為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在 1876 年的信中提到「無法計量的幸福」,也許這就是那些一閃而過的洞見與眼光。

許多有創意的人格使得這些人更容易受傷,包括對新體驗的開放態度、對模糊事情的接納,以及相對較不帶偏見的、對待生命與世界的方式。這種彈性讓他們能夠以較新奇的方式看待世界,也是創意的重要基礎。

但這也代表他們的內在世界更加複雜、模糊,世界並非非黑即白而是灰的漸層。這是一個充滿問題而少有輕鬆答案的世界。當比較沒有創意的人面對各種情況時,可以依照權威告訴他們的方式快速反應。

有創意的人則活在一個更加流動並且模糊的世界。「他們也許必須面對許多批評,要他們停止質疑或離經叛道。這可能會導致憂鬱的情緒,或是社會疏離感。非常忠於自我的人對他人來說可能太奇怪了;對一切過於開放就代表活在邊緣,某些人可能會墜落邊緣…罹患憂鬱症、躁鬱症、甚至精神分裂症。」

5354816007_3cd8a1d10f

  • 神經連結與創意的誕生

創意可能發生在具有潛在危險的心理處理過程,也就是潛意識裡腦部的連結正在自由的飛翔時。此時思緒在重整之前必須先被打亂。這樣的過程跟躁鬱症、憂鬱症與精神分裂發生時的心理過程很像。事實上,為精神分裂症命名的瑞士心理學家 Eugen Bleuler 認為精神分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鬆散的連結」:「這些數千條引領我們思考的相連的線頭似乎被這項疾病隨機干擾,有時候只牽動一條思緒、有時候是一整團,而有時候是它們全體都被影響。」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將看似不相關的概念連接起來的能力也是創意的核心之一,或是愛因斯坦所說的「結合的戲劇」。我們也知道了為什麼點與點的連接對偉大的藝術來說非常重要。Andreasen 寫道:

「當連結橫跨腦部自有組織而形成新點子的時候,結果就是創意。但如果他的自有組織是失敗的、或是他的組織製造了錯誤的點子,結果就是心理疾病。有時候,這會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 無法過濾的過多資訊

這種自我組織的失敗,源自於認知學家所稱的「輸入障礙」,也就是我們用來過濾周遭環境資訊的系統中發生的干擾。

所有人類以及他們的腦都必須處理他們的五官所收集的資訊,這些資訊大過於腦部能夠處理的量。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忽視周遭環境的很大一部份:例如烤比薩的味道、貓叫聲、窗外鳥飛過的影子,如此我們才能專注並繼續我們正在做的事。我們這種過濾非必要事物的功能是被我們腦部的視丘以及往種刺激系統所中介的。

Andreasen 表示:「有創意的人更容易被刺激淹沒病變得不專心。他研究中的某些作家在知道他們有過於社交化的傾向後,會刻意使用各種策略以保持自己孤立於人群,並製造十分可觀的彈性時間以創作。」就如法國作家雨果在創作鐘樓怪人時把衣櫃鎖起來以避免他想出門的衝動,以至於他在寫作的時候全身只披著一件灰色披肩。

  • 被祝福的天賦

雖然擁有創意的人很容易被壓垮,但擁有這項天賦仍然是一項巨大的祝福:「我們運用腦部去跳脫個人有限觀點的能力、以及看見「他者」世界以外的能力,都是一項很強大的天賦。許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有這項天賦,而其他人鮮少使用它。」

有創意的人或許對周遭的一切比較敏感,是一項不可多得的天賦;但並非所有天才都苦於精神分裂而滿地打滾,也不見得全都是怪胎。藝術乃豐沛的情感與理性的梳理交織而成、生理與心理相互作用。如果你想到藝術家還會聯想到瘋子般的形象,趕快拋棄你的成見吧!



喜歡這篇?按個讚或 Line 給朋友!

定期看到好文章?加入我們粉絲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